小说吧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跨时空直播后,我成了时代导师 > 第111章 食盐开中和黄宗羲

第111章 食盐开中和黄宗羲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

萧盼盼颇为郑重其事的定调,让一众古代的帝王将相们都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。

“税收永远是一个老大难问题,特别是在征收直接税上。国税局的操作流程,就是直接税的体现,一旦谁用了,大老爷们的感知度就会立刻拉满。而且他们也不像我们这个时代一样,可以跑到国外去。”

萧盼盼自顾自地无奈一笑。

“税收困难的原因在于,逃税的办法太多了,而监管的方法太少。税收的一般公式是税基X法定税率,但在实际的操作中,税收=税基X法定税率X征管效率。”

一众聪明的皇帝和官员瞬间理解这个公式的含义。

“征税成本向来是一个国家必须去考虑的问题。举个例子,如果一个大臣每年能完成的税收额度是十亿钱,但征税成本花了五个亿。而另一个大臣只用了一个亿的征税成本,就收获了七亿的税收,那皇帝会觉得谁是能臣呢?”

每个正常皇帝的都得出了统一的答案。

“这就是为什么如包税制这种野蛮到极致的征税方式,反而直观上发生的征收成本是最低的。当然,隐性成本却是最高的。”

朱元璋非常理解这个隐性成本是什么。

“另一个例子在连接明朝时就提过,明朝的皇帝用兼并土地的方式把皇庄扩大了,但为了管理皇庄,延长皇权的触角,他用了一堆太监,结果成本反而大于了收益。而在税收成本的控制上,明朝事实上有一个非常好的实践,那就是洪武皇帝的食盐开中法。”

朱元璋竖起了耳朵。

“这个方法起于宋朝,但宋朝并不重视。到了洪武三年时,朱元璋先生开始推动此法。具体操作是,商人按照国家的招标要求,把粮食运到边境的粮仓,换取盐引,然后以此盐引到指定的盐场去取盐,得到盐后,商人按照规定到指定的地方去卖盐。”

一众皇帝顿时理解到了这种方法的精妙之处,特别是嬴政,刘彻,李世民三人。怎么调动天下财富为自己所用,同时又避免掉一些过度的反抗,一直是他们在思考的问题。

“在这个基础上,又出现了商屯,就是将边境的荒地给这些商人,让他们就近屯田,这样可以用边境屯田得到的粮食,换取边境的盐引,一来减轻了商人运输的负担,二来国家的边境地区也得到了有效的开发。”

嬴政等人很激动,这个方法他们可以直接用。

“明朝在弘治中期,通过叶淇变法破坏了这一制度,结果造成边境的商屯败坏,淮商弃地,专务贩盐。虽然看上去增加了朝廷的银钱收入,但粮食转运,转饷这些事都没有消失,反而因为开中法的废除导致成本大增,边地的粮价更是暴涨。最后的结果就是收益覆盖不了成本。”

朱元璋很想知道这个傻缺弘治皇帝是怎么冒出来的。

“叶淇这个人就是盐商在朝廷中的代言人,他的改革只站在了盐商的角度去考虑,从而直接导致了明朝边防能力在运作机制上的崩坏,以后任何的修补,如果不是能解决边屯问题的,都会只是治标不治本。”

“如果叶淇没有意识到废除食盐开中的后果,那就说明他蠢,如果他意识到了还去做,那就说明他坏。”

“而朱佑樘这个支持这项变革的人就是典型的蠢,他也是明朝彻底转向衰败的直接推手,关于这个废物皇帝的问题我们以后连接到朱厚照同学的时候再细讲。”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