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说吧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红楼华彩 > 第二百零六章 背锅

第二百零六章 背锅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

“穷家富路啊。”

李惟俭感慨着说罢,偶遇的巡检李定业苦笑连连,说道:“谁说不是呢?下官此番告老还乡,为官数年积蓄,一遭去了大半。可这人啊,总要回返故土。”

此处乃是京师二十里外歇脚长亭,有周遭农人在此兜售茶水、瓜果,李惟俭一行到此歇脚,刚好撞见了告老还乡的李定业。

此人六十有一,本是国子监肄业,补了个广南典史的官儿,三十年前离京赴任,一路上舟车劳顿,一行把人开销了七十五两银钱;而今回返,拖家带口的总计二十七口,全程乘船,算算开销了六百六十两。

他先为典史,后迁巡检,看着官职好似降了,实则巡检比那典史地位高,每岁养廉银也多不少。只是这水路抛费还是太多,李惟俭禁不住道:“李巡检为何不走海路?”

李定业苦笑道:“郎中不知,下官乃是北人,禁不住海上风浪,实在没法子,只得一路走河道回返。”

穷家富路啊,这话在此时可不是顽笑。内中可知,此时的物流成本有多高。

好在如今大顺海运繁茂,这沿海地区物流发达一些。再有就是江南河道弥补,水运便捷。待到了北方,水运不便,只能全程陆运。先前在津门就听闻,这漕运的米粮走运河到通州,而后尽数用套车发送西北,路上人吃马嚼的,一石粮食运道西宁大营,须得靡费三十石粮食!

这哪儿行啊!

那西山煤矿的铁轨不声不响的,回头须得去仔细看看。铁皮包木头看着节省,实则抛费更高。待此番赚了军功,这提升大顺冶铁工业就得提上日程了。来日铁路铺展开来,方才大有可为。

李惟俭又问了些广南旧事,那李定业虽不知李惟俭具体身份,可那方才收起来的王命旗牌做不得假,因是知无不言、言无不尽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