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说吧
会员书架
首页 >都市言情 >直男癌进入言情小说后 > 第73章 第 73 章

第73章 第 73 章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

……

郁夫人听闻女儿有孕,心中极为欢喜,将手中书信依依不舍的看了几遍,方才提笔回信,发回到寿州时,又专程将自己身边侍奉过身孕的两个嬷嬷一道送去。

黎东山听闻女儿有孕,也觉欣喜,碍于韦夫人,不好当众说什么,只是晚间到了郁夫人处时,却再难掩饰欣然之色:“因着弘光两次大胜,北朝嚣张气焰为之一缩,往年秋冬都会南下劫掠,去岁竟按兵不动,不曾南来!老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,因着这事儿,陛下在朝堂上夸赞了弘光好几次。今春清点户口之时,寿州竟从原先不到两万户的下州变更为两万五千户的中州,满朝褒赞,连陛下也说,宴卿还未及冠,便成了四品大吏,本以为这就够了不起了,没想到更厉害的还在后边,朕还没有下旨让他升官,他自己就给自己升了一级,哈哈哈哈!”

寿州原为下州,刺史为从四品,现下女婿以一己之力将寿州升为中州,刺史为四品,可不是自己给自己升了一级?

女婿飞黄腾达,女儿作为正妻,自也体面,且这还是又身怀有孕,若是一举得男,地位便彻底稳了。

郁夫人心生欣喜,却将高帽子扣在丈夫身上:“还得是您慧眼识珠,为咱们女儿挑了这样好的女婿呀。”

黎东山哈哈大笑,极为得意,语气中对宴弘光极为欣赏:“我原先还觉得将江月嫁给他是委屈了咱们女儿,现下看看,亏得下手及时,才将这贤婿给抓住了。你是不知道啊,前一阵子寿州那儿的亲朋故旧给我写信,都极力褒赞他,说人虽年轻,做事却很老道,我听着也觉得脸上有光……”

郁夫人笑吟吟的听着,心思却早就飞到了远在寿州的女儿那儿,几日之后,黎江月便接到了母亲来信,展开一看,上边写的都是怀孕时须得注意的事项,最后又说不管腹中之子是男是女,终究都是好消息。

儿子养不好一样是祸头子,女儿养好了照旧可以荣耀家门,左右她还年轻,以后还可以再生,万万不要因此而觉得有压力,劳神伤身,最后害了自己,也害了孩子。

黎江雪看得微笑起来,将书信收起,又吩咐人为建康来的两名嬷嬷安排住处,这时候却有仆婢来禀,道是右夫人把卢姨娘给打了,这时候卢姨娘那儿已经闹起来了。

卢氏的娘家跟韦夫人沾亲带故,也是因为这关系,当黎江雪得知卢家竟这般厚颜无耻、将庶女送给丈夫做妾时,颇有种被背叛了的愤怒感,卢氏入府之后便几次三番为难,这会儿眼见着卢氏娘家倒了,龟缩在院里吃斋念佛,如何忍得住不去她面前耀武扬威一通?

黎江月当真是头疼,抬手揉了揉额心,吩咐人去把嫡姐从卢氏那儿带出来,问清楚此事的确是黎江雪无事生非、先自动手打人之后,当即就下令停她半年的份例,给卢氏赔礼道歉,顺带着在自己院里反省一月,不得出门。

黎江雪自己有钱,半年的份例根本就是毛毛雨,塞牙缝都不够,她不看在眼里,而所谓的反省,她出不去,表哥还可以去看她嘛。

至于给卢氏那个贱婢赔礼道歉?

想都别想!

黎江雪执意不肯,底下人也不好强按着她过去。

黎江月听罢不怒反笑,下令叫她抄录《法华经》三遍,抄完之前不得出门,转头就差人将今日之事告知丈夫,顺带着送了一对美姬过去,开了脸叫做妾侍。

那两名美人俱是二八年华,一个吴侬软语,娇美可人,一个身姿窈窕,擅作《绿腰》,当真是一双玉人,格外招人怜爱。

刘彻:哇!两个大美人!爱了爱了!!我老婆真懂我!!!

黎江雪跟卢氏之间的事情他也听说了,对两人的脾气也足够了解,卢氏娘家倒了,自己也乖觉懂事,不曾有怨怼之言,反而自请在院里吃斋念佛,人家都退避成这样了,黎江雪你还上门去欺负人,这是不是太过分了点?

刘彻说:“夫人处置的十分妥当,便依她之言,也将我的话转告给右夫人,抄录完三遍《法华经》之前,我不会去见她,她也不要出门。”

黎江雪依仗着表哥宠爱,原本是想给庶妹几分颜色、下一下她脸面的,没想到黎江月反手还击回去,不仅将她困在了院子里边,还给表哥身边添了两个女人,叫她得不偿失。

不,这情况根本不能说是得不偿失,得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!

一部《法华经》有八万多字,三遍就是二十五万字,就算是笔走龙蛇,也得写上一个月才行。

整整一个月的时间,鬼知道那两个新来的女人会不会把表哥哄去,到时候卢氏也出来了,她好容易争取到的空窗期就这么飞了!

黎江雪满腹怨念,悔不当初,再想到黎江月这时候身怀有孕,自己却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怀上,表哥身边分宠的女人也逐渐多了……

所以说当初为什么就不能忍一时之气,非得去找卢氏那个贱婢的麻烦?!

也怪黎江月小题大做,些许小事竟非得闹到表哥面前去!

贱人!

统统都是贱人!

……

黎江雪有多愤懑不平,刘彻一无所知,每日同幕僚和州郡官员们议事,得了空便带着两个弟弟出门跑马,晚上回家搂着刚得的两个美人亲热亲热,日子过得比神仙还快活。

北朝接连两次南征都被打退,去年秋冬便不曾再度南下,然而即便如此,南朝内部也不安宁。

刘彻在寿州主政一年,府库充盈,去岁只是重修水利,今年却盘算着整修官道,将寿州境内几个乡县的道路联合贯通起来,日后无论是行军打仗运输粮草辎重,又或者是百姓途经、商人行商,都是一大便利。

这日刘彻得了空,便与瞿光启一道骑马出门,考察民情,等到傍晚时分返回州郡府上之时,却见亲信匆忙迎上,递了建康传来的公函。

刘彻展开一看,不禁轻“咦”一声,递交到瞿光启手中,等后者看完,神色却有些复杂。

这方时空有南北朝同时对立,选官制度也并非科举,而是九品中正制。

这政策起初自然是好的,只是几代之后,世家门阀彻底把控了选拔官吏的权力,上品无寒门,下品无士族,才德已经不被看重,唯有家世才是衡量一切的标杆。

也是因此,黎东山虽无大才,却因出身岭南黎家而得以身居高位,而朝堂之上,尸位素餐之人又岂止他一个?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