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说吧
会员书架
首页 >女频小说 >官居一品 > 第五三三章 老而不死

第五三三章 老而不死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

官居一品第五三三章 老而不死

严阁老前年过了八十大寿。放在哪个时代,也是货真价实的高寿了,让一直等着参加他追悼会的徐阁老,已经开始怀疑,到底会是谁参加谁的。

但时间对生命的侵蚀,是谁也无法抗拒的,严阁老是真的老了,眼睛花得看不清文件,手一提笔就微微发抖,走路必须有人搀扶,生活都不能自理。尤其是每逢阴天下雨,更是浑身的关节都又胀又痛,辗转反侧,整夜难眠。

昨儿白天还响晴薄日的,但严阁老还是根据自己的身体反应,预言道:要变天了果然到了晚上,刮了一阵风,黑云上来,便开始下雨了。

严阁老又被折磨的整宿未眠,怕折腾得病重的夫人&039;也睡不好觉,他只好半夜起来到书房躺下。四个江南小丫鬟为他揉了一宿,到了天快亮,才刚刚进入梦乡。

谁知刚睡着,却又被笃笃的一阵敲门声吵醒。

怎么了严嵩从睡梦中惊醒,让丫鬟扶着坐起来道:是夫人&039;不好了么他妻子欧阳氏从春天便开始卧床,太医说沉疴难去,只能将养着,看造化了。所以严嵩十分担心,自己哪天一觉醒来,会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夫人&039;。

外面响起老管家严年的声音:老爷,不是夫人&039;,是宫里的李公公。听了前半句,严嵩的心一松,但听完后半句,又一下子紧张起来道:哪个李公公

是李芳李总管。严年在门外躬着身子,小声答道。在说道李公公三个字时,那口气更是温和轻柔,恭敬有加。要说这严年可是个人物,有道是宰相门前七品官,何况他这个严府大总管,在外人面前那派头是极大的。而那些贱骨头官员,但凡是想升官晋爵,想依附严家的官员,无不竞相媚奉,甚至不敢直呼其名,而媚称其为萼山先生,就连尚书侍郎这样的高官。也不例外,真是可悲可叹。

但此总管见彼总管,还是没法比的。人家李芳是司礼监的掌印,皇帝身边的老人,跟严嵩都要平起平坐,他一个阁臣家奴安敢比肩这些趋炎附势之人,最是欺软怕硬,所以一提到李总管的名字,严年的声音中都带着柔媚,仿佛不这样不足以表示其尊敬一般。

听说是李芳来了,严嵩顿时清醒过来,赶紧命人给自己更衣,心里更是飞快的寻思起来这李芳可是大内总管,平时总是在皇上身边待着,嘉靖若有旨意,最多也就是让陈洪过来跑一趟,可从来没劳动过他的大驾。

现在天还不亮,李芳便来了,显然是一早等着,开宫门便出来的这绝对是不合常理的,到底是什么事儿。让他如此着急呢严嵩越想越觉着不踏实,脸都顾不得洗,便揉着惺忪的眼睛,让人扶着出来见李芳。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严府的会客厅中。李芳倒背着手,观赏着墙上悬挂着的一幅横幅,只看那遒劲方正的字体,便知道这是严阁老的得意之作,曰:

无端世路绕羊肠,偶以疏懒得自藏。种竹旋添驯鹤径,买山聊起读书堂。开窗古木萧萧籁,隐几寒花寂寂香。莫笑野人生计少,濯缨随处有沧浪。

在诗文边上,还有数行小字的注释,说是因祖父母亲先后去逝,他按制须丁忧,但守制期满后,因为奸臣当道君子避之,他便以养疴为由,不再起复做官。并于正德四年秋,把家从界桥村迁到分宜县城,借居当时闲置的视学之堂的东楼,把它辟为读书园,名之曰东堂,开始钤山隐读生涯,这首诗与另外的一首,合称东堂新成二首,便是那个时候做成的,用来纪念并明志。

如此一首好诗,疏朗。散淡,恬适,自然,用典熨贴不露痕迹,于精简处现典雅,在随意间显大气,让人很容易联想到一位品性高洁的雅士,却根本没法和结党营私权势熏天的严阁老联系在一起。

正德四年李芳心中一算,那时的严嵩还不满三十岁呢,作这首诗时,定然不会想到,自己会变成这番模样吧少字若是那时的严嵩生在现在,不知会不会再次弃官回家呢。

正在摇头感叹,便听到有沉重的呼吸声,在门外响起。李芳便故意大声道:好诗好字好文士啊

严嵩正好进门,闻言老脸笑开了花道:年轻时候的无病呻吟胡乱涂鸦,现在挂着不过是聊以回味罢了,倒让李公公见笑了。看来他也知道,自己现在的德行,与当时已经差之千里了。

李芳摇摇头,一脸感慨道:早听闻阁老是诗词书法的大家,可咱家除了您老写的青词,今儿还是第一次见呢。果然是闻名不见面啊原来在几十年前,阁老便已经在文坛独领风骚了。

严嵩闻言笑得更灿烂道:公公别再夸了,再夸的话,老朽都要飞到梁上去了。面上虽笑,可他紧张的心情,没有丝毫舒缓。因为他很清楚,嘉靖身边的大总管清晨造访,绝不是来欣赏他的书法的,所以他一直在细心观察着李芳的面庞,希望通过细微的变化,寻找到一点儿吉凶的底数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